来源:北京四惠西区医院
发布时间:2025-05-19
在糖尿病的诊断与病情监测中,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两个关键指标。很多人会疑惑:这两个指标究竟谁更重要?如果空腹血糖正常,仅餐后血糖高又是否严重?想要解答这些问题,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两个指标的定义与意义。
空腹血糖,指的是至少 8 小时未进食后所测量的血糖值,它能够直观反映胰岛 B 细胞功能,体现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,是糖尿病诊断和病情评估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之一。而餐后血糖,通常是指早、中、晚餐后 2 小时测定的血糖数值,它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,只要满足空腹血糖≥7.0mmol/L,或者餐后 2 小时血糖≥11.1mmol/L 其中一项,即可确诊为糖尿病,无需两项同时达标 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,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在糖尿病诊断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。
事实上,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至关重要,二者对身体的影响各有侧重。空腹血糖长期异常,会对眼睛和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;而餐后血糖升高,更多会威胁心血管系统健康。在糖尿病早期,患者往往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,但餐后血糖升高,随着病情进展,胰岛功能进一步受损,空腹血糖也会随之升高。
当餐后血糖超过 11.1mmol/L 时,需引起高度警惕,这意味着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。长期处于高餐后血糖状态,可能引发肾脏病变、心脑血管疾病,以及四肢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。值得注意的是,我国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,近半数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。若只检测空腹血糖,很可能会漏诊部分糖尿病患者,错过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。
无论是从疾病监测,还是从潜在危害角度来看,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同等重要,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为糖尿病的诊断、治疗及病情评估提供关键依据。日常健康管理中,建议大家定期进行空腹和餐后血糖检测,尤其是糖尿病高危人群,更要重视餐后血糖的监测,以便及时发现异常,尽早干预治疗。
本文旨在大众健康知识普及,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,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。